微信扫描

返回顶部
欢迎来到番禺区慈善会 登录 [免费注册]
已传递 0 份爱心 已捐款 0
资讯中心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广州市社会组织2017年度发展报告

1.jpg

《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8)》由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编写,2018年12月通过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社会出版社正式出版,是广州市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二本社会组织年度发展报告。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行业发展、区域经验、品牌社会组织五个部分,共收录24篇文章,共计32万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2017年度广州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系统分析了广州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公益创投、困境儿童保护等方面的现状与策略。其中既有政府职能部门的观点提炼,又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有社会组织自身的回顾总结,本书旨在加深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社会组织专职人员、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了解,提升广州社会组织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党中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阐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战略部署。2017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的第一年,以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一年。就社会组织发展而言,2017年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在这一年,广州市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总目标,按照“有序放开、有力扶持、有效监管、有固党建”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的讲话也为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和前进方向。为了更好地总结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经验,推动社会组织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有新的更大作为,本报告将重点从社会组织发展态势、主要特征、经验与启示以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2017年度广州市社会组织总体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


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基本态势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广州全市共登记注册社会组织7594家(市一级1366家),其中社会团体30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536家,非公募基金会42家(如图1所示)。2017年,全市新登记社会组织663家(市一级126家),社会组织数量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态势良好。

2.jpg

图1  广州市社会组织地域分布


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广州市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12月底,广州全市共有721家社会组织获得评估等级。其中,获得3A级及3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数量占到62%(如图2所示)。2017年,广州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民政局联合确认发布《2016年、2017年广州市市、区两级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公益性社会团体名单》,共有43家社会组织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后,根据民政部制定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广州市已登记认定慈善组织59家。总体而言,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呈现出五大基本态势。

3.jpg

图2  广州市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分布


第一,社会组织数量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2月,广州市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按照党的十八大“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总体要求,广州市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在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注册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在此期间,广州市社会组织数量并未出现“爆发性”增长,始终保持平稳发展。在2012-2017年,年度社会组织平均增长率为9.7%(如图3所示)。

4.jpg

图3  广州市社会组织数量增长趋势


第二,社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民生能力稳步提升。广州市社会组织的工作领域日趋多元,组织形式更为丰富。同国内其他地区相类似,当前民办幼儿园、中小学及各类培训中心在社会组织数量上仍占据较大比例,但是,近年来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等活动的有效引导和推动下(如图4所示),在公益慈善、社工服务、社区发展以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社会组织服务、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能力明显提升。此外,广州市级登记注册的基金会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基金会在广州社会组织生态建设中的项目资助、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作用和功能也开始显现。

5.jpg

图4  第四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类型


第三,枢纽型、支持性社会组织及平台的作用开始凸显。市、区以及街镇的枢纽型、支持性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能力建设、资源链接、政策指导、党建支持等方面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一些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积极优化培育机制和体系,主动适应社会组织发展新需求和新趋势,迸发出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诸如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番禺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行业组织,以及为社会组织提供财务、传播、人才培养以及研究等专业支持的组织,正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建设。


第四,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第四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共立项2422万元,资助实施165个项目,投入资金数额持续增长。海珠区、黄埔区、越秀区等地区以及广州市妇女联合会等群团组织也投入资金开展类型多样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此外,在2017年度,除了市级层面立项500万元对161个符合资助条件的社会组织予以资助外,广州还积极推动区一级政府设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资金。例如,南沙区已设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资金,2017年共投入近311万元;番禺区2017年拨付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180万元,对57个社会组织申报的项目予以资助和奖励。


第五,社会组织透明度和公信力水平持续提升。广州市社会组织信息化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随着社会组织年度报告、信息公示以及抽查等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加之一系列具体工作指引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市社会组织透明度的提高。此外,广州市在行业自律以及社会监督机制构建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受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公益慈善领域。其中,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的有效运作,成为促进慈善组织公信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制度化

2017年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实施以及一系列配套规定的陆续出台,为广州市社会组织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的深化提供了良好支持。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及广东省《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草拟了广州市的实施意见,并计划于2018年正式印发。广州在社会组织领域的制度化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广州市建立了以培育基地、发展扶持资金、公益创投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多层次培育扶持机制,立体支持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建设。当前,广州全市已建成45个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入驻社会组织1366个,基本形成了市、区、街(镇)三级网络。此外,连续开展四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极大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能力。此外,广州正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助力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层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从2008年开始试点,发展至今,持证社工和民办社工机构数量、财政投入金额等均居全国之首,并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本土模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已经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审议,并将于2018年4月进行第三次审议并交付表决。广州社会工作地方立法工作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层面,“慈善之城”创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出台的大背景下,广州市在2017年制定了《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 创建全国“慈善之城”2017-2020年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七大重点行动,从慈善募捐创新、慈善文化营造、慈善人才培养、慈善监管体系完善等多个维度对“慈善之城”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通过“慈善之城”的创建,进一步巩固了广州慈善体制改革的成果,为建立与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奠定了新的基础。

第四层面,社会组织监督和管理。广州市社会组织监管强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在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过程中,广州较好地秉持了预防性和有效性两大原则,充分考虑和认识社会组织客观发展规律和当前发展阶段,将促进社会组织行业健康、持续、专业发展作为监管的根本目的,避免“为监管而监管”。同时,在监管中明确各个主体的优势、作用与边界,形成监管合力,保证了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广州市社会组织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水平不断提升。


(二)社会化

社会组织的核心使命在于有效回应社会需求,这要求社会组织在治理结构、项目服务以及资源获取三个层面具有与政府、企业等其他部门不同的属性及特征。就广州社会组织发展而言,首先,在组织治理层面,广州市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要求,按照广东省民政厅制定的《关于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现代法人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基于中办、国办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有序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促进行业协会商会依法、自主办会。此外,广州市慈善会以及一些区、街(镇)慈善会积极落实慈善法及相关配套规定,探索适合慈善会当前发展实际的社会化路径和方向,组织发展活力得以增强。其次,在项目和服务层面,2017年度,广州市社会组织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服务和资源等下沉街(镇)和社区,特别是注重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积极回应社会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此外,社会组织紧扣社会公众当前最为关心的民生需求和议题,例如长者社区照顾、困境儿童关爱、困难群众帮扶、精准扶贫等,通过与政府部门、街镇、社区等良好合作,开展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社会组织贴近基层民众的服务优势得到很好呈现。最后,在社会资源动员层面,在互联网公益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广州市通过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搭建联合劝募平台,鼓励社会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多元资源,实现资源与项目的精准匹配。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对广州本土资源的动员。2017年第四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等合作,推动53个项目上线联合劝募平台,共募集资金722万元。此外,在广州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已有42家,以基金会这一组织形式为纽带,带动了更多企业家、慈善家关注和参与广州社会建设,相应的资源也在进入社会组织发展领域,社会组织的资源结构日趋多元化。


(三)品牌化

广州的社会组织品牌战略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本土品牌社会组织的培育;第二层面,引进市外知名社会组织落地广州。广州期望通过品牌社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它们在社会资源聚集、项目示范和组织创新等方面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根据《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评估结果,在2017年度,先后分两批有20家社会组织获得“广州市品牌社会组织”称号。此外,2017年第四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共资助165个项目,其中有20个创投项目获得“十大品牌项目”和“十大优秀项目”,在品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市外知名社会组织引进层面,广州秉承一贯的开放包容原则,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吸引国内知名社会组织或其项目落地广州。当前已引进30多家知名社会组织与广州社会组织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些组织的总部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品牌化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的创新动能。为了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为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广州市民政局起草了《广州市激发社会组织创新能力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该办法认为社会组织是社会创新主体之一,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应当享受与其他创新主体同等的各类扶持优惠政策。


(四)专业化

广州市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制定以及专业能力发挥三个层面。

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借助于广州高校聚集和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社工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持证社工数量居全国首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广州市政府购买专项社工服务项目的拓展和投入力度的增加,社工的工作领域和范围显著扩大,为社工职业化体系的建立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广州的行业型、支持性社会组织,如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公益慈善书院、义工联等在社会组织运营管理人才、公益慈善人才、义工骨干等培养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在专业标准建设方面,广州市也在进行积极的努力。例如,在2017年广州市启动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期望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接轨,通过精细化工作模式提升社会工作软件和硬件水平。此外,诸如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等系列规范的制定也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指引和参照。广州市社会组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因此,社会组织相关专业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有效指导本市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而且有利于推广“广州经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再次,随着政府、社区以及公众等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和服务优势正在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在社区服务、公益慈善以及社会救助等领域,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组织的工作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此外,社会组织合作网络的多样性正在增加,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融合加快。例如一些学校、医院、企业等与社会组织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这些机构通过引进专业社会服务,极大地拓展了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其中,一些服务领域已经开始呈现集群效应。


(五)生态化

首先,在宏观层面,按照中央提出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广州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三个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深化,这种合作不仅表现为资源的流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制度层面正在探索建立多元伙伴关系。其次,在社会组织行业层面,基于专业分工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作正在快速形成。例如,广州市提出“社工+”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引导和促进社工机构的跨界合作。再次,在组织层面,广州市一些平台型和生态型的组织正在出现。例如,广益联募平台成为民政部首批认定的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之一。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联合劝募平台在促进社会组织与社会资源对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社会企业、社区基金会的发展也得到广州市各级政府的积极鼓励。这些都是一个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生态化的重要体现。在社会组织信息交流方面,诸如《广州社会组织》(双月刊)以及《善城》杂志已成为展示广州社会组织及公益慈善发展动态和地方实践经验的重要窗口。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环城西路77号 电话:020-34608222 传真:020-34607240
Copyright(C) 2015-2020 版权所有 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 粤ICP备15090348号 技术支持:睿驰科技 管理入口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1534号